月度数据整理
2025年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
月度出货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出货月度追踪》,2025年5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19.3M片,同比下降7.5%,环比4月增长了3.1%;出货面积为14.5M平方米,同比下降6.7%,环比增长4.3%。
今年以来,电视终端市场的景气度并不旺盛,需求整体偏弱。特别是进入5月,电视品牌商对面板采购的砍单开始从中尾部品牌延伸至头部品牌;面板大厂高世代线体的稼动率也维持在80%以内的较低水平。供需两端的因素交织之下,面板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发生连续的同比下跌。
而环比口径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市场毕竟正处在“史上最长”和“首个双补”下的618大促周期中。
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的平均尺寸为49.9英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1英寸,环比4月增加了0.2英寸。
根据产业链信息,2016年发布的《客厅平板电视主流尺寸推荐规范》已经开启修订,预计中国市场的电视终端尺寸接下来将会进一步领跑全球,同时也将抬高全球面板出货的平均尺寸。
2025年5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月度出货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China TV Market Brand Sell inMonthly Express)》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283.0万台,同比下降2.1%。
自去年10月“国补”见效以来,连续六个月的出货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而从4月开始,则呈现了连续两个月的同比下降。
截至5月底,电视市场的累计出货量为1403.5万台,受益于第一季度的表现,整体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1.7%。
第一季度零售市场的衰退开始在4月起的第二季度出货上显现作用,而进入5月,市场出货的依旧不振也折射出了中国电视零售市场的本质上不景气,以及对“618大促”备货的谨慎态度。
5月13日,2025年的618促销季正式启动,整个促销周期进一步拉长至近40天,较去年增加近10天,创历史最长纪录。“618大促”前三周(5月12日-6月1日),中国电视市场线上公开零售渠道(不含抖快等内容电商)的零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6%,零售额同比亦增长15.2%。零售均价为3528元,平均尺寸为64.9英寸。
2025年5月,中国电视市场前八大主力品牌,即TCL、小米、海信、创维、长虹、海尔、华为、康佳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约为270万台,同比微降0.9%,合并市占率达95.4%。
2025年5月全球TOP电视ODM工厂
月度出货
从4月起,中国电视市场就进入了618促销季的备货周期。不过,4月和5月的出货量却呈现了连续两个月的同比下滑。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零售和库存状态并不佳。
相对来说,海外市场尽管正在经历俄乌、印巴等多起局部战争,但主要经济体的市场在今年以来还是保持了较低幅度的增长,对全球大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整体上看,全球头部电视品牌的委托外发代工策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电视代工市场在5月的出货量维持了增长。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统计范围内,2025年5月,Top10的专业ODM工厂出货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但环比4月下降2.4%。
在统计范围内的10家专业工厂中,涨少跌多,并且呈现了两极分化,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上涨的仅四家工厂中,MOKA(茂佳)、BOE VT(视讯)和HKC(惠科)这三家的增幅均超过了10%,TPV(冠捷)为5%左右。前三甲均有配套的面板资源,后者则是传统的老牌大厂。
2025年7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
经过两三个月的坚持之后,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在第二季度的末月有了松动,各尺寸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小尺寸的下跌幅度为1-2美元,中大尺寸则为3-4美元。事实上,在过去的低谷月份中,尽管PO价格可以维持,但整机厂商常通过专案、MDF或Rebate、延迟结算,来寻求整体成本上的平衡。
预测7月仍将维持和6月大致一样的降幅,略有收窄。8月暂时乐观看稳住持平,具体仍需观察面板厂是否有更大力度的减产?是否有更一致的行动?新一批的国补资金是否到位?市场正在等待更加明确、强烈的信号。
产能供应:6月,面板大厂的高世代产线的稼动率在75%-80%之间。预计7月稼动率将继续维持在80%以下。
市场需求:终端市场景气度不佳,需求整体偏弱。品牌商对面板采购的砍单开始从中尾部品牌延伸至头部品牌。就中国品牌而言,海外市场受到三星等外资品牌的一定阻击;国内市场面临国补限额后的618大促不如预期,因此开始管理面板和整机库存,情绪偏向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