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大咖说 | 南邮教授、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董振江:AR交互“去器官化”, AI大模型优化交互体验
最新动态
大咖说 | 南邮教授、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董振江:AR交互“去器官化”, AI大模型优化交互体验
2025-04-302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演进,AI大模型从最初的概念火爆已经走向全面落地应用,各品牌手机、PC、VR/AR应用接连接入AI大模型,以增强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同时,AR眼镜也逐渐成熟,2024全年以28.6万台的销量逐步打开更大的消费级市场,步入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


AR的本质是让虚拟内容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核心关键在于如何让交互更自然、内容更智能。在早期,AR的交互方式主要包括手势交互,而AI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董振江认为:AI大模型让AR交互更自然,多模态的输入(语音、视觉、眼球追踪、脑电波等),生成内容更丰富,能够动态适应各类场景。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董振江讲到:

......第一,AR的交互模式。原来的时候,我们早期做包括手势等其他方式在做,用手势偏多一点。现在大模型出来以后,特别是AI大家也看到了是多模态,语音的、视觉的各种方式都可以做,让我们的交互模式比以前来说更自然了。包括现在可以做眼球的,可能有时候你不用,如果再用脑电波结合,可能就不用原来固定的某个预定的模式去做,可能不同场景下自我感知可以做这个。


然后,在各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或者主动选择或者被动选择去给你提供更自然的交互,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现在有了大模型以后,不但这是个起步的动作,更多可以根据现在状况的变化,把一些内容推过来,另外可以自我生成,这个生成原来在大模型出来之前没有的,从生成内容来说丰富度也不一样,我们以后既有语音,也有多频,还有文字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生成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交互模式也不一样,这个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根本性的。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我相信我们再用起来的时候,可能不同的人在不同场景下用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选择,也会更方便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影响......

全部内容请点击下方视频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